出品 | 搜狐地产&焦点财经
作者 | 王泽红
“我们导师说,我们这一届是他经历过最惨的一届!”
张娜是2024年应届毕业生,一位211高校建筑学女硕士,毕业前主攻考公考编,国考、省考、普通选调、定向选调、社会工作者等均参加过,6次考试有3次进入过面试,但均未“上岸”。
毕业后专注于找工作,投递简历上千份,本专业仅收到一家墓地陵园公司通知面试,却因不是建筑学界“老八校”而落选。
“很少单位要建筑的,准备的简历就交出去一两份,满怀希望地参加,失望地离开,落差感挺大的。”即将毕业的赵语嫣,一位985院校建筑学女硕士,边写论文边找工作,但投递的简历均石沉大海。
“2019年报考时,房地产正如日中天、土木还好,2023年毕业后天变了!” 李洛是2023届土木工程本科生,如今颇为羡慕大专毕业的双胞胎哥哥,从铁路职业学院毕业后对口进入铁路部门。
展开剩余88%他们在校的三四年期间,房地产行业调头急转下行。据统计局最新的统计年鉴显示,截止2023年,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约为10万家,比2022年减少了3151家。
房地产平均从业人员数量在2019年达到顶峰,共有293.7万人;到2023年末,降至200.23万人,减少93.7万人,降幅近三分之一。 仅2023年这一年,就有44.44万人离开。
姜尚文便是其中一员,2023年毕业后从建筑学“跑路”,转型成为一名AI设计师,成功入职某大厂、月薪1.8万元,他为此总结了一套“逃离建筑学,零基础上岸大厂”的转型秘籍。
从报考时的就业热门专业,到毕业后的瞬间骤冷,土木建筑类专业变成“天坑专业”,毕业生“提桶跑路”屡见不鲜,如何抉择是迫在眉睫的难题。他们当中,有的正在求职,有的求职失败,有的谋划转行,有的埋头考公考编……
投简历上千份,仅一家墓园公司“发面”
“投递了上千份简历,包括高效、国企、私企,但进入面试的机会特别少。”
2024年7月,从河南一所211院校硕士毕业后,张娜直奔上海,从7月至10月,一直在投简历、找工作,范围从上海延伸至江苏、浙江,方向也从建筑学扩展至高校、企业行政岗。
“建筑学专业的工作,只面试过一次,是上海的一家墓园公司、做墓地设计,它是私企,我应聘的是建筑设计师。但岗位要求特别高,东南大学、同济大学等建筑学界的这种‘老八校’毕业生优先,我学历比较普通,没有面试上。”
她曾联系过本科毕业后去往设计院工作同学,但得到的反馈是,目前活少、项目也少,基本上不招新人。此外,她也投递了多所高校,包括江浙沪大专院校辅导员、图书馆管理员等,但简历均未过筛选。
这与三年前的情形,截然相反。2021年本科毕业时,虽然成功考研,但张娜也尝试过求职,当时面试很多,一天至少有两家,而且待遇并不低,薪资8000元左右;而如今硕士毕业后,反而机会变少。
“考研那会,没察觉到房地产行业的变化。后来才知道,考上那年就有转头趋势。前期没有这种眼光,一直在学校,对外界的观察确实不够。” 张娜反思道,其实学长们那会已有迹象,但我当时还是学生心态,没有体会到就业行情如此严峻。
姜尚文和李洛,对此深有感触,二人已本科毕业一年有余,前者就读于山东一所建筑大学,专业为城乡规划,主要就业方向为设计院;后者毕业于吉林一所建筑大学,土木工程专业,对口就业为施工单位。
“我才20多岁,坚决不干这行,想想其他出路。”2023年临近毕业时,一所设计院2000元的实习薪酬,令姜尚文决定转行。“我在济南生活,房租一个月下来都1000多,娶媳妇、买房更是天方夜谭。”
“土木跨行,确实不太好找工作,而且最开始比较迷茫。”不同于姜尚文毕业就转行,李洛是入职中建系旗下某企业一年后才行动。
“我很多同学从事土木行业,有的是不敢辞职,有的是待岗不发工资、被迫离职。” 谈及离职原因,他称自己当初确实比较冲动,但并不后悔。
“这个行业都在裁员,要不就是待岗、没啥项目做;另外就是长期出差,项目大多位于距离市区偏远的村庄,没有什么个人生活。”李洛说道。
不管工资多少,只想赶紧拿到offer
“没毕业的时候,心想至少也得进个国企吧;如今但却发现,应聘一家私企竟也如此困难。”从7月毕业至今,张娜的求职期望,已经一步步走低。
找工作未果,考公考编也屡屡失利,张娜被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焦虑笼罩。“这几个月一直在面试,中间还参加了上海的社会工作者、浙江的事业编考试,每一次都不行,很受打击。
“有一次已经关灯休息了,我就突然哭起来了,哇哇大哭,声音很大!就心里很难受,觉得自己能力非常的差劲,这也不行那也不行,找个工作都找不到。”
“本来想今年继续备考,但我现在没办法再静下心来,像在学校期间那样安心刷题。所以就想先工作,最起码心态上变了,没那么焦虑。”
“现在就想赶紧拿到一个offer,不管工资怎么样,或未来怎么样,先去工作再想别的。不能一直在这个圈子里动弹不了,要跳出去。”她坦言道。
因考公考编而错过校招,令她后悔至今。“校招其实是有一些机会的,我当时没有抓住。有去中建的,但很少、都是男生。“
“除了校招就业的,同学中毕业后找到的很少。挺惨淡的!”
正在转行的李洛,也并不顺遂。2024年5月从中建系离职后,他先后尝试跨境电商运营、自媒体运营,在自如干过中介,12月初又新入职一家娱乐直播运营公司。
“现在也不知道有啥方向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”
从土木行业离开后,他似乎又回到了毕业前的迷茫状态。“我还有个双胞胎哥哥,他考的是老家那边的铁路职业学院,毕业后就分到了铁路,待遇还挺好。”
“家里人现在特别后悔,总说当初不如走我哥那个专业。当初报考时,高中老师说能上本科、肯定是优先本科。”李洛说道。
相比之下,姜尚文更快一步,毕业时便选定如火如荼的AIGC赛道,成为一名AI设计师,成功入职某大厂,实现了月薪从2000元至2万元的跨越。“一定要选择有上升空间的赛道,选对赛道猪都能起飞!”
“学建筑的肯定不能和别人卷算法,找到和自己相关的就是拉开差异的第一步。” 姜尚文分析道,设计背景的人转行AI设计师有优势,有些思维与知识是相通的。
暂停考公考编,先工作踏入社会
对于自己的转行经验,姜尚文总结了一套“逃离建筑学,零基础上岸大厂”的秘籍:第一步是学习基础知识、搭建框架;第二是软件强化和制作作品集;第三便是投简历面试。
“当技术学的差不多以后,最重要的就是准备作品集了,有了作品集和项目,很多公司都会发出面试邀请。” 姜尚文强调道。他曾报过班,在B站刷过大量短视频,整个学习过程耗时半年,其中有3个月在家。
2023年9月,准备好简历与作品集后,他离家去往北京求职,仅一个月便被一家出版社录用,由此成为一位AI设计师,从事漫画插画工作,月薪1.2万元、后涨至1.6万元。
不停的训练AI绘画LoRA模型,过程枯燥又无味,姜尚文于2024年5月离职。凭借第一份工作的经验,成功拿到某大厂AI视觉设计师岗位的offer,6月奔向杭州,月薪升至1.8万元,年终奖为2至3个月工资。
在上海求职未果的李娜,也被迫转行。
2024年9月,她决定暂时放弃考公考编,全心专注于找工作,并于11月去往宁波被一家私企录用,岗位是董事长助理,从事行政类工作。
她将这一份工作视为过渡,最终的目标还是考公考编。“除非找到一份自己很想做的工作,但目前来看蛮难的。”
毕业之前,张娜一直埋头于考公考编,从2023年9月备考至2024年3月,期间并未分心于找工作,国考、省考、河南的定向选调、浙江的事业编、上海的社会工作者等,前后共参加过6次考试,有3次进入过面试,但均以失败告终。
“我们专业基本上每个人都在考公,当时好像无一例外。”
“我们宿舍4个人,干本专业的一个也没有,有2人考上了公务员,1位在家待业。我虽然找到了工作,但也不是本专业的。”
为什么将行政类岗位作为投递选择?“这对我以后考公考编,在经验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帮助。”她解释称。
在张娜看来,踏入社会是一个很必要的过程,尤其是学生,工作之后才能慢慢找到方向。“先工作一两年,再去备考吧。”
“进入浙江事业编面试那一次,上岸希望最大。我感觉自己发挥的挺好,出考场之后很开心,感觉考官的反应也很好,一直有互动,但分数下来后发现,其他人分也很高,又没有考上。” 张娜苦笑道。
由此,她意识到自己的面试能力有所欠缺,选择行政类岗位的其中一个因素,就是想工作之余,能提升表达能力。
不能用薪酬看转行,好不好是阶段性的
赵语嫣选择的路径,与张娜很相似。她目前正在读研二,是一所985院校的建筑学硕士,如今正一边写论文,一边忙着找工作,考公考编如果有合适的考试,也会参加。
据她了解,一众同学中,想要从事本专业的并不是很多,但留给她们的选择并不多,建筑学本科是5年制,本硕合计是8年,专业能力本是优势所在,如今却陷入“冷门”。
“考公考编已参加过5次,简历也投过多个城市。” 她说道,考试成绩排名有波动,感觉上岸很难。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工作、顺利毕业。
对于未来的事业方向,李洛则是打算从事电商行业或者自媒体运营。“学会以后自己创业,能自由点。想自己做短视频,但不知道能不能起来。”
耗时一年,从建筑学“跑路”、转行入职大厂,姜尚文很难判断好与不好,他的大学室友有8人,其中有一半在读研,继续攻读建筑学专业;其余大多在设计院、设计事务所,只有他一人转行。
在北京一所设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,近期正准备离职;在广州一家设计院上班的同学,月薪6000元左右。与几位已就业的室友相比,他的薪酬目前最高。
但姜尚文依旧心里没底,他认为不能以薪资水平来评判。“好多事是阶段性的,可能这一段时间好,过一段时间就不好了。或许再过几年,建筑行业还能好起来。”
“(转行)短暂可能觉得好,但也不一定就是个好事情。” 姜尚文解释道,如果建筑行业能给到现在的薪酬,还是挺愿意干老本行,但它现在已无法承载这么多设计人员,有一部分人肯定要转行。
发布于:北京市